其他财经法规
税费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
增值税
消费税
出口退(免)税
资源税
车辆购置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
契税
耕地占用税
船舶吨税
烟叶税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税收条约
环境保护税
税费专题
政府性基金、费
营业税(已废止)
财务与会计法规
会计行政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解答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会计处理规定
证监部门会计监管规则
交易所会计监管动态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问答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与主要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其他
小企业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
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案例
政府会计实施问答
关于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
关于存货的会计处理
关于投资的会计处理
关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
关于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关于净资产及预算结余的会计处理
关于收入的会计处理
关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会计处理
其他会计处理
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其他
财政总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与2006年前会计准则
特定组织与项目会计核算规定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
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
管理会计
代理记账
财务管理
国际会计准则
注册会计师法规
执业准则
执业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指引
职业道德守则
审计准则问题解答
地方注协专家提示与业务指引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证监部门审计监管指引与会计风险监管提示
注册会计师其他
注册税务师法规
涉税专业服务基本准则
税务师执业规范
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程序指引
纳税申报代理类业务指引
一般税务咨询类业务指引
专业税务顾问类业务指引
税收策划类业务指引
涉税鉴证类业务指引
纳税情况审查类业务指引
其他税务事项代理类业务指引
税务师事务所管理
税务师其他
资产评估师法规
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资产评估指南
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资产评估操作指引
资产评估专家指引
资产评估其他法规
内部审计法规
内部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其他
内部控制法规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解释
其他内部控制法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金融证券法规
金融监管法规
金融监管总局
央行
外汇管理局
外汇交易与银行同业拆借中心
银行间交易商协会
证券法规
证监会
上交所
深交所
北交所
股转系统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期交所
商品交易所
金交所
中金所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证券业协会
中上协
期货业协会
其他财经法规
国务院
财政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国家审计
海关
商务部
发改委
工信部
科技部
市场监督管理
人社部
医保局
自资部
住建部
知识产权局
其他部门法规
地方财税法规
江苏财经法规
江苏税费法规
江苏无锡财税法规
北京财税法规
天津财税法规
上海财税法规
重庆财税法规
浙江财税法规
安徽财税法规
福建财税法规
广东财税法规
广西财税法规
海南财税法规
云南财税法规
贵州财税法规
江西财税法规
湖南财税法规
湖北财税法规
四川财税法规
西藏财税法规
河南财税法规
河北财税法规
山东财税法规
山西财税法规
陕西财税法规
甘肃财税法规
宁夏财税法规
青海财税法规
新疆财税法规
吉林财税法规
黑龙江财税法规
辽宁财税法规
内蒙古财税法规
法律及司法文件
法律
法院
检察院
司法部
民法典相关
公司法相关
破产法相关
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
1d15o5pyw96dx
全文有效
2025-10-29
2025-10-29
1amdhmlc8pj5r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 (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27   
 

(2025年10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有关要求,形成了《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截至2024年末,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01.7万亿元,负债总额260.5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总额109.4万亿元,资产负债率64.8%。5年来,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国有资本权益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4%、11.7%、11.0%,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5%以内。
  二、持续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接力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提升监督管理水平,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机制。一是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持续优化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能。二是持续完善制度。坚持依法依规行权履职,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文件。三是扎实做好基础管理。建立全国国有企业名录、全国国资系统产权信息库等。四是切实强化企业财务监管。加快研究修订企业财务通则,构建司库系统防控资金风险,大力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清理拖欠账款。
  (二)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推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完成“党建入章程”,指导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及其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并落实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二是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出台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董事会和董事评价办法等文件,推动董事会有效发挥功能作用。三是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中央企业、省级企业基本建立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四是加强和改进薪酬管理。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加大对基层一线岗位和科技、技能人才的激励。
  (三)更好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一是强化主责主业和分类管理。不断完善依法履职、分类监管、动态调整、灵活授权的主责主业管理机制。二是持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发展质量效益,对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企业建立“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实施差异化分类评价;对财政部监管企业分别制定业绩考核制度,会同行业管理部门“一企一策”进行考核;对中央文化企业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三是开展战略使命评价研究。起草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文件,探索形成科学客观、可量化的评价体系。
  (四)持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是推进重组整合。近5年推动6组10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9家中央企业新组建,指导地方国有企业按照业务板块实施整合重组,培育一批与区域发展定位相契合的支柱企业。二是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强化处置出清。深化亏损企业治理,加大对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力度。
  (五)切实筑牢国有资产安全防线。一是深入开展风险排查治理。组织开展打击假冒国企专项行动。二是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完善出资人监督体系,形成业务监督、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监督工作闭环。构建各类监督协同联动机制,提升监督效能。三是不断强化境外资产管理。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境外投资财务管理等制度文件,提升企业境外依法合规经营能力和水平。
  三、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国有企业共同努力下,国资国企实现发展质效的有效提升和体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履行了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一)经营效益稳中向好,充分发挥国民经济“顶梁”、“压舱”作用。5年来,全国国有企业顶压前行夯实发展基础,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6.0%,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7%。落实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要求,谋划实施了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主动作为发挥投资带动作用。协同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二)使命担当不断增强,落实国家战略坚定有力。相继攻克一批高精尖技术,国家安全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优化能源资源布局,重要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成果丰富。
  (三)科技创新持续加速,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聚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出台一揽子激励保障政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完善。5年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研发经费年均增长8.6%。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载人空间站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陆续实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高端装备研制实现重大突破。
  (四)社会责任积极履行,服务保障功能不断彰显。国有企业扎实做好基础保障和民生服务工作。截至2024年末,建设运营的基础电信网络覆盖全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积极保障各项事业发展,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振兴发展,切实扛起应急保障责任,在突发事件面前迎难而上,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进一步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深化巡视整改,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充分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配合完成企业国有资产法修订。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深化主责主业动态管理,优化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完善公司治理为重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三)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落实“三个集中”。积极稳妥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畅通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退出流转通道。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地方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
  (四)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行业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健全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快培育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

(五)压实责任强化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防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完善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推动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扫一扫,打开该文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