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研究
增值税
131uphp2q40a2,1tfwpam8d4yql
【案例】曲线拉网打击虚开发票,狡猾的"中间人"跑不掉了!
发布时间:2023-07-11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郑阳晏 胡佳 董晓岩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查处虚开发票案件,通常先查证开票方的虚开故意,之后再对受票方调查处理,形成虚开发票的证据闭环。狡猾的犯罪分子利用税务稽查的“盲点”,以“中间人”身份隐藏,在开票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不断套取其发票,介绍虚开给受票单位谋利。这些“中间人”发现难,取证难,打击难,导致虚开发票犯罪难以断根,并滋生出一条隐蔽的虚开产业链。浙江省台州市国税局稽查局近日从挖“中间人”入手,成功打掉一个由“中间人”主导的虚开链条。

 

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有20多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措施,有40多人被通缉。这些人都是涉嫌介绍虚开发票的中间人。此事在当地纳税人,尤其是钢材经销企业中引起特别关注。

 

 

 

 

 

一个不老实的“老实人”

 

请问,你们厂为什么收到这笔货款后没有进行纳税申报?为什么收到货款后当天就取出,并以个人名义存给A公司?这是你们的采购钢材款吗?给你们打货款的C机械厂,为什么收到的是A公司开具的发票……”

 

面对税务检查人员一连串的询问,B拉丝厂老板王某的头上留下一颗颗汗珠。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他嘴里不停念叨:我是老实人,我一直都老实经营的。但始终不回答税务人员的提问。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浙江省温岭市的一幕。温岭市国税局税收管理员在对B拉丝厂日常检查时,发现B拉丝厂存在一系列发票违法线索。

 

A公司收到的是B拉丝厂打的货款,为何把发票开给了C机械厂?A公司是否在虚开发票?B拉丝厂老板王某是什么身份?经过再三动员,王某对这些疑问一直拒不回答。意识到可能问题严重,温岭市国税局将有关情况向上级局台州市国税局汇报。台州市国税局稽查局决定立即对A公司和B拉丝厂立案检查。

 

 

 

“神秘编号”让“中间人”浮出水面

 

 

 

考虑到B拉丝厂的不合作态度,稽查人员决定先检查A公司。

 

通过案源分析,稽查人员了解到,A公司主要批发和零售6~7.5米长的碳元45#圆钢和普钢,货物都是整根销售,该公司没有切割、锯床等加工设备。根据这个情况,稽查人员推断,A公司的销售对象应该是有加工设备的大型企业或是加工户比如B拉丝厂。但A公司的开票数据显示,其客户中有相当多的比例是小型企业,比如C机械厂。

 

“C机械厂明显没有购买大型切割设备的实力,却购入未经加工、切割的钢材,为什么?”“我怀疑A公司在虚开发票,B拉丝厂在里面一定充当了什么角色。稽查人员发现中间存在很多蹊跷。

 

实地检查,稽查人员从A公司负责人陈某的办公室发现了6本笔记本,其中4本记载的公司发货等经营信息,2本记载的是公司开票信息。仔细查看有关开票记录,稽查人员发现A公司的确没有将发票开给B拉丝厂,而是开给了C机械厂。而发货提货记录显示,A公司的货物销售给了B拉丝厂的王某。

 

这些发货记录和开票记录为何不一致?王某说他是代C机械厂购货,他只是提货的,钱也是他代付的,我们就按他说的将发票开给了C机械厂,我们没有虚开发票。陈某解释。

 

稽查人员细致核对发现,C机械厂的每笔开票记录和王某的提货记录旁边,都记载了一个相同的六位数字编号。陈某告知,自己用这个编号来核对公司的开票和发货记录。

 

利用这六位数字关联号,稽查人员核对了A公司6000多条提货记录,发现有大批交易票货不相符,涉及400户疑似接受虚开的企业和60多个疑似介绍虚开的中间人。自此,一个庞大的虚开发票产业链浮出水面。

 

 

 

倒查构建证据链,撬开“中间人”的口

 

 

 

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的轮廓逐渐清晰:A公司开出去的发票,没有资金回流的迹象,其无货虚开的可能性较小。而B拉丝厂的王某在购买A公司的货物后,进行货票分离,将A公司的发票介绍虚开给C机械厂,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

 

稽查人员认识到,该案不同于通常的无货虚开和无货接受虚开,也没有资金回流等佐证,这意味着,如果不对中间人的货票分离手段和介绍虚开的故意进行取证,很难在虚开”——“接受虚开的流程中构建起完整的证据链。但是,A公司的发货台账上记载着大量类似王某的中间人,这些人只登记有名字,其名字真假、真实身份和住址都难以确定。凭借现有的税务稽查手段,查这些人根本无从下手。

 

怎么办?几经研讨,稽查人员形成了一个方案:先以B拉丝厂、C机械厂为突破口,挖掘出虚开中间人群体在整个案件中的违法手段。再打开A公司的口,根据A公司台账记录的涉嫌接受虚开票企业和中间人的线索,倒查受票企业接受虚开发票的情况,让受票企业供述有关的中间人,构建一段证据链。然后,结合开票、受票双方的证据,锁定中间人虚开发票的违法事实和主观故意,从而形成有关虚开行为的证据闭环。这样,对中间人的取证就变得灵活,对于走逃失联和拒不配合检查的中间人,可以提前申请公安机关介入。

 

很快,稽查人员出现在C机械厂。面对询问,该厂老板起初谎称是从A公司买的钢材,在稽查人员说出其与B拉丝厂的购货付款细节后,赶紧承认所购钢材都来自B拉丝厂,每次以现金或转账方式付款,从未跟A公司有过货物交易。需要开票时,再向B拉丝厂支付7%的税点,取得A公司的发票。

 

面对稽查人员从A公司和C机械厂取得的物证和口供,B拉丝厂老板王某的心理防线崩溃,将其介绍虚开发票的情况全盘托出。

 

原来,A公司在温州批发销售钢材并如实缴纳增值税,王某从中看到了介绍虚开发票的商机。他将自己购买或代购的货物进行票货分离,将货物用不含税价销售或自己加工后不开票销售,从而制造了A公司的富余票。接着,将该部分发票介绍虚开给需要发票的企业,从中谋利。接受虚开发票的企业,大多也是货票分离操作,需要货物时就近购入,需要发票抵扣时,通过王某等中间人A公司取得。

 

 

 

税警合作,将虚开“中间人”一网打尽

 

 

 

通过王某弄清楚虚开中间人的作案手法后,稽查人员准备按照相同策略对其余中间人调查取证。然而,问题来了,A公司表示,其发货台账上的中间人通常都是跟公司业务人员联系,他们登记的只有名字信息,有些还是绰号、小名,其真实身份和住址都不得而知。

 

如果不确定中间人的身份信息,显然无法对他们调查取证,但在现行条件下,查人是税务稽查的弱项。怎么办?稽查人员想起了税警合作机制。经过沟通协商,案件查办得到警方的大力支持。借助税警联络室情报交换机制,稽查人员逐一获取了60多个涉嫌介绍虚开中间人的身份证号、居所、单位、活动轨迹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之后,案件检查全面铺开。经过数个月的艰苦努力,对这些涉嫌介绍虚开中间人的调查取证工作收官。

 

经查证,这些中间人多是小型钢材加工户、小零售商和运输商。由于近几年钢材价格一路下跌,钢材不是紧俏物资,客户从A公司购买钢材时,大都是先提货,开票时再付款。这为这些中间人介绍虚开发票提供了伪造资金流的便利。这些中间人在介绍虚开时,先要求受票方将票面金额打给A公司,从而抵掉中间人欠付的货款,再把货款通过现金的方式返还给受票方并从中扣取开票费,从而完成了票货款三者的完全分离。

 

在该案中,共有318户企业通过中间人接受了虚开发票,涉及发票850多份。税务机关已对相关企业查补税款3200多万元。案件查结后,台州市国税局稽查局按照有关规定,将涉嫌介绍虚开的60多名中间人的线索全部移送公安机关,其中23名涉案人员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措施。

 

 

 

打击虚开“中间人”要善于借力

 

 

 

查处虚开发票案件,打击在中间穿针引线的中间人是关键,也是难点。这些人通常不以真实名字交易,用中间人的身份隐藏,伺机套取开票企业的发票,在票货分离后,介绍虚开给一些受票企业,从受票企业收取开票费,搭建起虚开链条。他们非常机警,一旦发现风吹草动,立即消失无踪。如何对这类人形成有效打击?本案的查处提供了一种思路。

 

也就是说,针对虚开发票中间人发现难、取证难、打击难的实际情况,办案人员要善于抓突破点。本案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开票企业处发现中间人的线索后,紧抓不放,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制订挖出中间人的查办方案。比如利用从A公司发现的开票记录和发货记录,摸清王某这个已知中间人的作案手法,然后上下延伸取证,形成严密完整的虚开证据链,使案件实现关键性突破。二是在遇到查人的难题时,及时借助警方的资源和力量。本案中,稽查人员正是及时调整思路,利用税警情报交换机制,才成功获取了神秘虚开中间人”的真实信息和行踪,变被动为主动,将60多名中间人一举抓获。    

 

点评人:浙江省台州市国税局稽查局副局长葛新星

 

 

 

企业要谨记票货款三流一致

 

 

 

此案在当地纳税人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听说警方抓了几十个涉嫌介绍虚开发票的中间人后,不少企业向我咨询有关问题,有个企业老板后怕地说,自己缺进项发票时,也曾想过是不是找中间人开些发票,但终究没敢,现在真是庆幸当初没有犯糊涂。我觉得,此案再次给企业尤其是企业财务人员敲响了警钟,即必须注意防范增值税发票风险。

 

防范增值税发票风险,企业首先要摒弃虚开发票的念头,然后要严格财务部门监督和管理制度,建立起发票风险内控机制。企业高层和财务人员要认识到,票、货、款三流一致,是一种控制企业发票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要避免发票风险,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买卖、支付货款和取得发票等业务。对于开票企业来说,除了要防范无货虚开的风险外,还要注意是否存在货票款不一致的情况,防范被中间人套票后虚开给受票企业,比如本案例中的A公司。

 

点评人:台州铭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倪玉妃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