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
进出口税收
最高人民法院:对“假自营、真代理”骗税案件的出口企业出口退税行为定性一锤定音
发布时间:2024-04-23  来源:明哥说税 
免责申明:本站自编内容版权所有,不得转载;部分内容转载自报刊或网络,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相关方请通知我们(tfcj@tfcjtax.com,051086859269),我们将及时处理!本网站登载的财税法规政策请以官方发布的为准;本网站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目的,所有文章内容与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合规性负责!如用于实务操作等等其他任何目的,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法律责任与本站无关!
“明哥说税”郑重提醒:对标本案,有多多少少针对名义上的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案件的定性需再三斟酌,慎之又慎!
Z公司试图将其涉案行为与已坐实违法犯罪的徐某等不法分子相剥离,积极行使申辩权、救济权:向税务机关表示,公司在以自营出口名义实施代理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失职,但没有骗税的动机和故意,不应被认定为骗税,申请听证复核。
税务总局认为Z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在明知代理出口业务不能以自营名义申报出口退税的情况下,仍然将代理出口业务包装成自营业务并获取出口退税款,存在主观过错性,浙江省税务局稽查局认定其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事实并无不当,对原处罚决定予以维持。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Z公司作为虚假交易中的“供货单位”和申报材料上明确记载的“纳税人”,客观上实施了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予以惩处。税务机关在依法追缴Z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骗税金额、手段、违法情节,以及在税务机关查处违法过程中的配合表现等因素,决定对Z公司处骗取税款一倍的罚款,属于量罚适当。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Z公司作为一家长期从事外贸业务,拥有丰富经验的公司,让徐某以Z公司名义办理出口和退税业务,相关手续由徐某完成,违反了《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外贸出口经营秩序切实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的明文禁止性规定,在法律上不存在无过错空间。此外,Z公司在其工作人员已经怀疑涉案出口业务收汇特别快、外商人员亲自前来催要结汇货款和退税款等异常行为的情况下,未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仍然根据收汇金额倒算出开票金额,并通知徐某向其开具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行为存在税收征管规范上的违法性及可责罚性。最终,最高人民法院驳回Z公司再审请求。

开栏的话

2024年04月23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
典型案例是生动的普法“教科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以案释法。”
重大税务稽查案件具有较强的经济效果和法律效果,通过分析这类案件的违法事实、法律适用、社会危害等进行以案释法说理,既可以更好地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促进公众对法律的理解和遵守,又可以进一步增强稽查案件的警示震慑作用,提升案件查办的社会效果。近年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保持依法打击涉税违法的高压态势,持续曝光涉税违法典型案件,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规范一域”的效果。
为进一步促进税法遵从,规范税务执法,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中国税务报社联合开设“以案释法”专栏,聚焦涉税违法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点评,展示法治成果、加强教育引导,彰显税法权威和执法刚性,营造法治公正的税收营商环境。

利剑高擎办铁案 让“假自营、真代理”骗税行为无所遁形

2024年04月23日版次:05        作者:释平(作者单位不详——编者注)
税务机关和三级司法机关均认定:Z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在明知代理出口业务不能以自营名义申报出口退税的情况下,仍联合他人违反规定,用虚假信息将代理出口业务包装成自营业务并获取出口退税款,且发现有关出口业务异常后未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反常地根据收汇金额倒算出开票金额,让被代理方向其开具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
“驳回再审请求,维持原判。”2023年底的一个下午,在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法庭,随着法官庄严宣判,法槌声响起,一起7年前发生的Z外贸公司涉嫌骗取出口退税案,在历经税务行政复议及法院一审、二审、再审等法律程序后,终于以Z外贸公司被定性为骗取出口退税画上句号。这标志着税务机关查办的这起典型骗税案件,在法律适用、证据、定性等方面都经受住了司法审判的考验,成为“铁案”。
雷霆出击
快速破获假自营骗税大案
事情还要从2017年说起。
当年7月的一天,原浙江省国家税务局稽查局收到一封来自外地税务机关的协查函,其中显示:Z外贸公司曾从A公司和B公司取得已证实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A公司和B公司均为非生产型企业且其上游开票企业大部分为非正常户。
稽查人员马上查看Z外贸公司的征管信息,发现这家成立于2000年6月的企业主要从事自营和代理进出口业务,已经将从A公司和B公司取得的已证实虚开发票用于申请出口退税。事不宜迟,原浙江省国家税务局稽查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对Z外贸公司展开立案检查。
依法现场检查并调取企业的记账凭证、购销合同等材料后,办案人员利用税收大数据进行深入比对分析,很快就捕捉到疑点:A公司与B公司高度关联,且Z公司与这两家企业签订的业务合作协议内容异常,约定Z公司先报关出口,再取得相应的进货发票,日期、流程倒置,与正常的自营出口业务流程相悖。结合A公司和B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提供的已证实虚开发票协查资料,办案人员初步断定,Z公司存在骗取出口退税的重大嫌疑。
Z公司报关的有关出口业务是否真实,是案件的关键所在。接下来,专案组重点围绕案件涉及的货物流、发票流、资金流展开深入调查。
依托四部委联合打击虚开骗税工作机制,在公安、海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办案人员很快追踪到以Z公司名义出口货物的物流信息,抽丝剥茧找到原始货源以及真实运输信息,顺藤摸瓜排查到实际出口货物信息,确认有关报关单的真实货主与Z公司、A公司、B公司均毫无关联。“既然有关报关情况与实际出口货物情况不一致,报关资料一定存在虚假情况。”专案组联合公安部门快速出击,当即锁定证据。
公安部门案件侦查和税务机关执法调查相辅相成,案件办理迅速取得重大突破。办案人员调取A公司、B公司实际控制人、财务、会计、开票人等人员的讯问笔录,并严格按照规定对Z公司的负责人、单证员、退税员进行询问,逐步查明有关外汇资金的来源及流转情况,还原该案的虚开骗税路径:A、B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徐某联合Z公司,制作虚假报关资料,以Z公司的名义虚假报关。同时,徐某的同伙阿某某,安排有关境外离岸资金控制方将外汇打入Z公司账户,Z公司收汇结算后扣除手续费,连同预先垫付的出口退税款,以货款的名义打给A、B两家公司,并计算开票金额,通知A、B两家公司向Z公司开具发票。
警税密切协作,案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办案人员收集并固定的大量书证、物证以及言词证据,形成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条,证实在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Z公司将A、B两家公司实际控制人徐某提供的他人的无单证出口货物信息,以自营名义申请报关出口、虚开发票、虚假收汇,并据此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获取出口退税款1600多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据此,专案组认为Z公司的涉案行为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经所属税务局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负责办理此案的稽查局认定Z公司构成骗取出口退税,依法向其追缴骗取的退税款并发送《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同时,办案人员依法告知Z公司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依法定性
迅速挽回国家税款损失
面对有关处理,Z公司试图将其涉案行为与已坐实违法犯罪的徐某等不法分子相剥离,积极行使申辩权、救济权:向税务机关表示,公司在以自营出口名义实施代理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失职,但没有骗税的动机和故意,不应被认定为骗税,申请听证复核。
经听证复核,税务机关认为本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维持《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的处罚意见。Z公司对此结论仍然不予认可。为此,办案人员进行证据完善,在税务总局稽查局和政策法规司等部门支持下,通过司法协作,依法取得本案关联人员徐某、阿某某等被判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刑事判决书等重要资料。这些已生效司法判决认定的骗税违法事实同本案的违法事实具有一致性,即本案以Z公司名义报关及申请出口退税,所依据的报关出口业务是虚假的、发票是虚开的、外汇是虚假走账,属于骗取出口退税行为。Z公司作为成立于2000年的进出口企业,应当能够准确把握自营与代理出口业务的区别,以及自营出口退税应满足的要求。本案中,Z公司未履行自营出口业务的管控审查义务,在未与A、B两家公司开展真实货物交易及相关涉案出口业务存在多项异常的情况下,未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通知这两家公司向其开具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登录电子口岸系统账户,录入徐某提供的出口货物信息,伪造购入有关货物出口的假象,以自营名义申报并取得出口退税款,存在明显的主观过错。
经完善证据并再度进行重案审理,税务机关于2019年10月依法向Z公司分别送达税务处理处罚决定书,认定Z公司存在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对其追缴骗税,并处骗取税款一倍的罚款,同时告知其复议及诉讼的权利。为阻止国家税款流失,税务机关依法暂扣Z公司涉案的746万元出口退税款,最终以冲抵方式追回暂扣退税款,并将涉税犯罪线索移送公安部门。
复议诉讼
均维持税务机关的处理处罚决定
然而,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Z公司坚称其作为外贸企业,仅为申请办理退税的主体实行代理出口业务,从中收取管理费用,对于申请退税的发票为虚开的情况并不知情,并提出徐某利用Z公司骗取出口退税不是Z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Z公司自身没有主观故意。2019年12月,Z公司向税务总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经复议,税务总局认为Z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在明知代理出口业务不能以自营名义申报出口退税的情况下,仍然将代理出口业务包装成自营业务并获取出口退税款,存在主观过错性,浙江省税务局稽查局认定其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事实并无不当,对原处罚决定予以维持。
Z公司不服,于2021年11月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审理,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Z公司作为虚假交易中的“供货单位”和申报材料上明确记载的“纳税人”,客观上实施了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依法应当予以惩处。税务机关在依法追缴Z公司骗取出口退税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骗税金额、手段、违法情节,以及在税务机关查处违法过程中的配合表现等因素,决定对Z公司处骗取税款一倍的罚款,属于量罚适当。最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Z公司的诉讼请求。
2022年6月,Z公司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22年12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一锤定音
最高人民法院定谳“铁案”
面对终审判决,Z公司依然不服,于2023年5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审请求。
在税务总局稽查局及政策法规司支持下,浙江省税务局稽查局细致准备出庭应诉。202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本案。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Z公司作为一家长期从事外贸业务,拥有丰富经验的公司,让徐某以Z公司名义办理出口和退税业务,相关手续由徐某完成,违反了《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外贸出口经营秩序切实加强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的明文禁止性规定,在法律上不存在无过错空间。此外,Z公司在其工作人员已经怀疑涉案出口业务收汇特别快、外商人员亲自前来催要结汇货款和退税款等异常行为的情况下,未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仍然根据收汇金额倒算出开票金额,并通知徐某向其开具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行为存在税收征管规范上的违法性及可责罚性。最终,最高人民法院驳回Z公司再审请求。
至此,税务机关对本案的查处得到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三级法院的充分认可,成为定谳“铁案”,表明本案查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经得起司法检验,既充分保障了Z公司的权利,也切实捍卫了税法权威,有力维护了国家税收安全和外贸出口秩序。

密切部门协作 形成案件调查强大合力

2024年04月23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
■税案评析
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假自营、真代理”骗税案件,违法链条长环节多,涉案资金运转复杂,调查取证难度大,且被查对象维权意识强,充分行使法律救济权。但税务稽查部门对本案严格依法查处,得到复议机关和各级法院的充分认可,显示出税务稽查专业高效的执法能力、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系统细致的部门协作。
深入分析研判,顺藤摸瓜查清违法事实。在本案查处过程中,办案人员以已证实虚开发票线索为起点,一面深入调查开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追踪发票背后的交易情况;一面调取受票企业的相关出口退税备案信息,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虚开发票疑点,为后续查清货源、证实虚假报关及其他骗税活动打下基础。此外,针对被查对象坚称自己是被骗,并没有骗税故意,不构成骗税的观点,办案人员注重深度挖掘证据,制作出针对涉案企业主观过错方面的证据汇总单,并据此进行逻辑关联和分析比对,精准查实被查对象违法事实。
发挥税警协作优势,利用司法证据和司法判决增强税务执法效能。办案人员在前期取证时就与开票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开展执法合作,进行外调取证,全面采集涉案企业及关联人员的讯问笔录、涉案票流、资金流、业务流等信息和线索,明晰骗税违法链条,后补充调取生效的司法判决,最终查清违法事实,并在税案执行环节就税款追缴等难题主动与法院执行部门对接,避免同笔涉案税款重复追缴,并显著提升执行效能。
严格依法办案,充分保证复议及应讼工作的质量。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办案人员严格依法取得证据,严格进行法律适用,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法,充分保障程序公平公正。比如,税务稽查、法规等部门根据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组建工作专班,专题应对,专人负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针对应诉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及时组织税收法律专家形成专业团队,为应诉提供咨询指导;发现重要问题,专题汇报请示,全面听取专家意见。这些措施都大大增强了各项办案工作的针对性、预见性和精确度。
查处本案后,结合案件反映的问题,浙江税务稽查部门以建立八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新格局为契机,搭建“无感式”出口骗税监测等模型,对虚开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精准打击,连续破获“惊雷81号”暴力虚开案、“惊雷90号”买单配票骗税案等大案要案,彰显税法权威,助力营造更加规范有序、更显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

依法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

2024年04月23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5   作者:
■权威解读
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有关处室负责人指出,本案的成功查办为“以代理出口之名行骗取出口退税之实”案件的定性处理提供了借鉴,彰显税务机关从严从快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坚定决心,为骗取出口退税的不法分子和可能不慎陷入相关业务误区的外贸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外贸行业,“假自营、真代理”业务具有普遍性和隐蔽性。在这种业务模式下,外贸企业接受生产企业的委托,以自营名义出口并申报出口退税,但实质上并未参与出口货物的交易活动,仅收取代理服务费。近年来,职业骗税违法犯罪团伙利用外贸企业实施出口骗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件高发,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外贸企业为虚增出口业绩,把代理出口当作自营出口来虚增营业收入,放任骗税团伙以其名义进行虚假出口活动;二是外贸企业具有退税资质优、退税速度快、查验率低等特点,部分外贸企业受利益驱使,容易被骗税分子利用,参与到骗税违法犯罪活动中;三是部分在外贸交易中不享受出口退税的真实出口产品信息被骗税分子获取,被其通过“买单配票”方式用于实施骗税。
不法分子以有真实货物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为掩护,逃避稽查打击,具有专业性和典型性,隐蔽性强,但“伸手必被捉”。本案的成功查办和依法依规处理即是有力注脚。
该案处理结果得到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内的三级法院的充分认可,成为无可争议的“铁案”。这其实是全国税务稽查部门有力查办“假自营、真代理”骗取出口退税类型案件的缩影,有关外贸企业应当从本案中吸取教训,认识到以下方面:
一是税务机关会依法查处骗取出口退税行为。本案中,Z公司在明知其代理出口行为应不予退税的情况下,仍然为了取得退税款以自营名义出口,其行为构成骗取出口退税,依法受到处理处罚,其“非故意”之说未得到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支持。现实中,无论被查对象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只要其实施了骗税行为并造成骗税后果,税务机关就要按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作出行政处理和处罚。
二是税务机关会依法追缴骗取的出口退税款。本案中,Z公司虽然向徐某及其控制的公司垫付了退税款,但退税主体是Z公司,由其直接向税务机关办理退税事项,税务机关已将税款退至该公司账户。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关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的规定,Z公司作为退税和骗税主体,税务机关应当向其追缴骗取的退税款。
三是税务机关切实加强出口退税领域的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出口退税本是国家为鼓励支持外贸发展而出台的普惠政策,但不法分子将其视为“摇钱树”,千方百计从中非法牟利。针对这种情况,税务部门密切关注虚开骗税等各类涉税违法行为,紧盯新问题、新动向,保持“严”的态势,突出“打”的震慑,让执法既不“越位”又不“缺位”。
近年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认真落实税务总局党委关于将“五措并举”工作策略拓展运用到出口退税等重点领域和健全完善出口退税服务管理新机制的部署要求,把依法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作为稽查工作重点任务,全面融入税务监管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八部门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作用,持续开展典型案件曝光,着力提升打击骗税工作质效,有力护航外贸出口保稳提质。
打击骗税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24年,税务部门将依托八部门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持续加力,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联合利剑2024”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敏感商品等,运用大数据开展精准选案,与多部门联动,严查狠打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全链条穿透式一体化集中打击,保持对虚开骗税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发挥税务稽查维护国家税收安全、保障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天赋长江(无锡)税务师事务所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路169号汇富广场22楼
电话:0510-86855000 邮箱:tfcj@tfcjtax.com
苏ICP备05004909 苏B2-200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