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每日一税】
个人所得税税收违法典型案件深度解析
文/李冼
编者按:2025年3月11日,有同学咨询:个人所得税税收违法典型案件及其后果有哪些?现就该话题借助DeepSeek整理与大家探讨。由于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还请海涵,并敬请指正。
近年来,随着税收监管技术的升级和法律法规的完善,税务部门对个人所得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显著增强。本文结合各级税务机关公开通报的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个人所得税领域的主要违法类型、法律后果及社会影响,为纳税人提供全面的合规指引。
一、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一)违法特征:未按期申报、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拒不补缴税款。
(二)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三)典型案例
1.陈某某未办理汇算清缴案(云南昭通)
某策划公司职员陈某某在2021年度未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少缴个人所得税。经多次提醒仍拒不申报,最终被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合计13.35万元。
2.毛某渊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案(浙江宁波)
房地产公司高管毛某渊在2019-2022年度汇算清缴中,通过虚增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少缴税款。税务部门立案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16.64万元。
3.石某志未申报案(安徽合肥)
保险营销员石某志未办理2021年度汇算清缴,少缴税款5.95万元。税务机关依法追缴并加处罚款。
(四)监管措施
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锁定高风险纳税人,实施“提示—约谈—立案”递进式执法。
2025年《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明确:拒不补税者将被纳入税收监管重点名单,未来3年加强审核。
二、高收入群体隐匿收入与虚假申报
(一)违法特征:通过拆分合同、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利用亲属账户隐匿收入。
(二)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三)典型案例
1.范某冰“阴阳合同”案
通过签订两份合同(公开合同1000万元、隐藏合同5000万元),将个人劳务报酬伪装为企业经营所得。2018年被追缴税款、罚款8.84亿元,成为影视行业税收整治的标志性案件。
2.薇某娅偷税案
2019-2020年隐匿直播佣金收入6.43亿元,设立空壳企业虚假申报。杭州市税务局追缴税款、罚款13.41亿元,淘宝账号永久封禁。
3.王某善直播偷税案(辽宁大连)
2020-2022年隐匿直播收入,虚假申报偷逃个税218.3万元、增值税142.41万元,合计追缴653.61万元。
4.王某柏“亲属账户隐匿案”
2021-2023年通过其母控制的公司账户隐匿佣金1436万元,仅申报平台收入1744.2万元,追缴罚款1330万元。
(四)法律后果
偷税金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30%以上可处3-7年有期徒刑。
首两罚不刑:首次违法且补缴税款可免刑事责任,但五年内再犯则需追责。
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虚开发票
(一)违法特征:成立空壳企业、虚开普通或专用发票骗取税收抵扣。
(二)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五条、《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
(三)典型案例
1.卢某来虚开发票案(广东惠州)
犯罪团伙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政策,虚开普通发票1亿元,主犯卢贵来被判有期徒刑2年8个月,罚金6万元。
2.上海虚开增值税专票案
团伙利用软件企业税收优惠、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虚开发票3673份,涉税2378.27万元,8名犯罪嫌疑人被移送起诉。
3.厦门李某兴虚开案
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83万元,11名犯罪分子被判3个月至6年有期徒刑,罚金10万元。
(四)监管升级
税务、公安、海关等七部门建立联合打击机制,全链条打击虚开骗税。
对违规享受优惠企业,除追缴税款外,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如骗取出口退税罪)。
四、涉税中介机构违规行为
(一)违法特征:传播虚假税收筹划方案,诱导纳税人拆分收入、虚列成本。
(二)法律依据:《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第七条、《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八条。
(三)典型案例
湖某通企业服务公司案:该公司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私人费用列支成本”“拆分企业降低税负”等违规方案,被暂停涉税代理资格并降低信用等级。
提醒: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规范涉税中介服务行为的通知》,明确禁止歪曲税收政策。
五、税务机关应对措施与政策优化
1.技术赋能监管
推广个人所得税APP预填服务,2025年新增“风险提示”功能,自动筛查虚假扣除申报。
通过银行流水、平台数据交叉比对,锁定隐匿收入行为(如直播行业专项检查覆盖10万名主播)。
2.信用惩戒机制
将偷税纳税人纳入“税收黑名单”,限制高消费、出境及参与招投标。
企业法定代表人未合规申报的,关联影响企业纳税信用评级。
3.服务与执法并重
对医疗负担重、收入降幅大的纳税人提供优先退税服务。
2025年《办法》明确:首次轻微违法可适用“首违不罚”,但虚假申报者从严处理。
总结与警示
个人所得税违法行为呈现 手段复杂化(如利用数字支付隐匿收入)、 跨区域团伙化(如虚开发票产业链)趋势。纳税人需重点关注:
1.合规申报:避免通过亲属账户、空壳企业转移收入,专项附加扣除需留存凭证备查。
2.风险防范:警惕“税收洼地”“核定征收”等高风险筹划,拒绝中介机构诱导。
3.及时纠错:收到税务提示后15日内补充资料,避免升级为立案稽查。
税务部门将持续依托数字化手段强化监管,同时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曝光提升全社会税法遵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