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从字面就很好理解,就是指短期内不能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的股票。简单来说,这部分股票在一定时间内不能随便买卖,但一段时间后,它们就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即“解禁”。转让限售股涉及的增值税处理需根据纳税主体(企业或个人)、限售股类型、买入价确定规则等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要点梳理:
一、纳税主体区分
1. 企业(含合伙企业):转让限售股按“金融商品转让”缴纳增值税。
2. 个人:免征增值税(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二、增值税计算方法
企业转让限售股的增值税计算核心公式:销售额= 卖出价-买入价,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1. 税率:一般纳税人:6% ;小规模纳税人:3%(目前减按1%征收,政策延续至2027年底)。
2. 买入价的确定规则(依据限售股来源):转让限售股的买入价确定需根据限售股形成原因区分不同规则:1).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限售股,以股改后股票复牌首日开盘价作为买入价。 2).IPO形成的限售股以首次公开发行(IPO)发行价作为买入价。 3).重大资产重组形成的限售股以重组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买入价。 4).其他特殊情形:若限售股解禁后转让的买入价低于实际成本,以实际成本价为买入价 ;无偿转让:转出方以原买入价为卖出价计算增值税,转入方再转让以原转出方的卖出价(即原买入价)作为买入价计税 ;金融商品转让可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买入价(选择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 。
3. 盈亏相抵规则:当期转让产生的正负差可相抵,余额为销售额; 年末负差不得结转下年。
三、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差异
小规模纳税人:按卖出价全额扣除买入价?1%征收,税负较低。示例:转让限售股收入4000万元,买入价2500万,税负 = (4000-2500) / (1 + 1%) ?1%≈ 14.85.万 一般纳税人:按(卖出价 - 买入价)×6%征收,若买入价较低则税负较高。示例:同上案例,税负 = (4000万 - 2500万) × 6% = 90万元。 强制登记为一般纳税人:若连续12个月应税销售额超500万元,需登记为一般纳税人。
四、特殊情形处理
1. 亏损转让:若卖出价低于买入价,形成负差可结转下期抵减,但年末未抵完的负差作废。
2. 无偿转让后再出售:转入方再转让时,以原转出方的卖出价作为买入价计算增值税。
3. 新三板股票转让:各地执行不一(部分按金融商品征增值税,部分不征),需与主管税务机关确认。
总结:企业:需区分限售股来源确定买入价,按差额6%(一般纳税人)或差额1%(小规模纳税人)缴纳增值税;超500万元销售额需转一般纳税人。 个人:免征增值税。
来源:十堰畅玮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作者:纪宏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