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豪
金秋时节,新疆和硕县一片丰收大忙景象。和硕县位于天山南麓、博斯腾湖畔,光热资源充足,是全国优质的农产品种植区,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是该县支柱性产业。

在新疆和硕县的戈壁晾晒场上,遍地的红辣椒被有序铺开,村民们正忙着搬运、摊平、晾晒辣椒。麦尔当·黑尼/摄
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产品收购、加工环节发票开具不规范和虚开风险逐渐显现,成为税收监管的难点问题。
以往,核实农产品免税发票,主要靠税务干部下户跑、现场看,效率低,且难以直接应对复杂问题。税务部门无法仅通过纳税人提供的代开金额判断出交易的真实性,需要多部门数据为交易业务勾勒出立体的、可交叉验证的“全景画像”,才能精准识别风险。
破题,从打破“数据孤岛”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和硕县税务局主动牵头,与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10余个职能部门构建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农产品税收共治体系形成。通过这一机制,税务部门能定期获取农业用水量、种植面积、品种结构、平均损耗率等关键的第三方数据。
和硕县税务局税源管理股股长巴吐拉生说:“我们获取各类涉农数据超过2000条,为高效识别农产品虚开发票风险、实现精准监管打下了基础。”
在内部,该局打破股室壁垒,由法制、征管、风险、税源管理等部门组建联动风控团队,形成信息共享、打防结合、管查互动的闭环管理机制,为风险分析研判和代开发票事前预审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汇集起来是基础,用起来才是关键。和硕县税务局将获取的第三方数据与金税三期系统中的发票数据进行整合、加工,构建本地涉农行业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该局设定了产量、用水量、开票金额等多个比对指标,开发出一套“农产品数据风险分析模型”。
“这个模型就像一双‘智慧眼’。”巴吐拉生介绍,“我们输入纳税人的信息,系统就能自动比对其申报的开票量是否与种植规模、历史水平等匹配,从而快速识别异常。”
和硕县税务局利用这一模型,将风险防控嵌入“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筑牢监管“防火墙”。
在事前严审方面,办税服务厅税务干部受理农户代开免税发票申请后,系统会自动调取该农户的种植信息。税务干部可据此进行快速核验,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对明显超规模、超常规的疑点数据立即阻断,从源头守住第一道关口。
今年9月,乌什塔拉乡艾某申请代开180万元的辣椒销售发票,税务干部输入艾某身份证号验证后发现,其辣椒总种植面积仅有50亩,按照农业部门提供的产量测算,辣椒产出值应在25万元—32万元区间,而其代开发票的金额远高于实际产出值。于是,税务部门立即阻断业务办理。后经询问得知,艾某是受其上游企业指使,违规申请代开发票。
在事中事后严管方面,风控团队利用模型,定期对已代开的发票进行全面“扫描”和“回头看”,重点追踪农产品流向、资金结算和纳税申报情况。一旦发现“开票后长期不申报”“资金回流”等异常,立即启动核查程序。
该局建立“风险阈值赋分机制”,根据风险评分将疑点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采取差异化的应对策略。低风险由办税服务厅即时核对处理,中风险推送至税源管理部门进行事后核查,高风险则由风险管理部门当日快速响应、即刻核查。这种分级分类的精准防控,极大提升了工作质效。
如今,这一模型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拓展。近期,该局又对接林草部门,将林木采伐许可证上的地点、面积、树种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和模型,实现对林木类农产品代开行为的精准监管。
“截至目前,我们通过这套方法,已追缴税款110余万元,精准阻断52户次违规代开行为,准确率达95.2%。”和硕县税务局局长李雪茹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税收共治,优化模型算法,把农产品税收监管防线筑得更牢,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